睡眠科學

睡眠時身體雖然處於靜止的狀態,大腦卻保持一定的活躍程度。一直以來,很多人誤解睡眠是一個被動靜止的過程,甚至是浪費時間和懶惰的表現,但是經過科學家長期的研究,證明了很多重要的過程都在睡眠時發生,而且睡眠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。

透過監察睡眠時的腦電波,分為以下兩個不同的睡眠階段

1. 【非快速眼動睡眠】

非快速眼動睡眠可以讓腦部完全進入休息狀態。非快速眼動睡眠由淺至深可分為第一期、第二期 和 第三期(深層睡眠)睡眠。第一階段是迷迷糊糊的狀態,就像在乘車上打瞌睡。當進入第二階段時,身體便難以保持原有的姿勢,然後進入第三階段,亦稱為深度睡眠。在非快速眼動睡眠,尤其是深層睡眠,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荷爾蒙,有助身體消除疲勞、修復細胞功能,對於美容養顏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是一個自然的「化妝品」。

2. 【快速眼動睡眠】

快速眼動睡眠伴隨眼球快速地活動,身體肌肉也會呈現鬆弛的狀態。除了讓身體得到休息外,快速眼動睡眠也被稱為心靈的補給站。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,某些精神活動仍然在持續進行。例如,人在睡眠期間所做的夢,可能是將日頭所接觸的資料重新喚醒,並在大腦皮層呈現出影像,是記憶重組的一個重要階段。

【非快速眼動睡眠】和【快速眼動睡眠】交互出現

當我們入睡後,我們的睡眠會首先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,大約在入睡後的60至90分鐘,會出現第一個REM睡眠,組成一個睡眠週期,每個週期大約為90分鐘,一個晚上大約循環4至6次。前半晚和後半晚的睡眠有著相當大的差異。例如,非快速眼動睡眠主要出現在睡眠的前半段,並且去到最深層的睡眠;到了中段以後,快速眼動睡眠就會逐漸拉長。

盡量保持一致的睡眠作息時間

無論是返工或返學還是放假,都該於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身,好讓身體內的生理時鐘有個固定的時間表。

把床留給睡覺用

建立床和睡眠的聯繫很重要。床只是用來睡覺的,不要將電腦帶到床上,也不要在床上睇電影或電視。如躺在床上約15-30分鐘依然感覺很清醒,應離開床,進行一些放鬆活動,待有睡意時,再回床上嘗試入睡。

固定睡前放鬆時間

睡前預留一段放鬆時間,例如輕讀、伸展,以及放鬆練習。養成固定的睡前活動,比如更換睡衣和刷牙,讓身體知道是時候該睡覺了。睡前不宜重複瀏覽一些令自己或他人不安的資訊。

減少夜晚的電子屏幕使用時間

電子設備已成為日常必需品,應避免睡前一小時使用任何電子設備,因為屏幕上的藍光會干擾睡眠。亦避免在睡房裡打開手機、平板電腦、電視或電腦。

保持舒適的睡眠環境

經常換床單,整理床鋪可以讓你的床感覺清新,創造一個舒適誘人的睡覺環境。 如果你考慮用一張床來給你的睡房煥然一新,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床褥、床單、或枕頭等。

日間打開窗簾,接觸陽光

光照可有效的調節生理時鐘。白天盡可能多打開窗戶和窗簾,讓陽光進入室內。注意控制屏幕時間。由手機和電腦等電子設備產生的藍光會干擾睡眠。睡前一小時盡量避免使用這些設備。你可以使用設備設置來減少或過濾藍光。

減少打盹,適當控制午睡時間

如果你整天在家,你可能會忍不住多睡覺。與其隨意打盹,不如考慮一個更有目的性的、一致的午睡時間表。小睡的時間應該限制在30分鐘,因為長時間小睡會給人感到昏昏沉沉,而短時間的小睡可以幫助我們恢復精神。不過你有失眠問題,還是建議你儘量避免小睡。

保持活躍,適當運動

安排多些運動,做一些帶氧運動,可以促進夜晚睡眠,也可以放鬆身心。